定海桥厂史|李亚峰讲述生产孩儿面的可蒙厂

2015-05-25 李亚峰 定海桥 定海桥

定海桥厂史系列之二:可蒙厂


讲述人:李亚峰

时间:2015年5月17日中午

地点:定海港路252号

文字摘要整理:阿汤、石连川

2015年5月30日、31日两天为可蒙厂展览最后开放日,欢迎街坊和各界群众光临参观。



(华东师大社会学系二年级学生在定海港路252号展览现场)


L:李亚峰 C:陈韵 Q:李丽梅

点击阅读原文可听完整录音


Q:可蒙厂是如何诞生的,展品中间的柱状雕塑又有何关联?

L:可蒙厂的诞生是因为是杨浦区的民防工程要开发第三产业。大约八十年代后期,政治气氛缓和了很多,大家也开始动脑筋下海经商了,国企也开始动起了三产的脑筋。原来,计划经济的时候,别人管盖房子而民防给房子挖地下室和挖配套的防空洞。所以一直都有事情做。但是到了八十年代后期事情变得不一样了,房子造起来,开发商就已经把那些地下室什么的造好了,所以只管挖洞的民防生意就不好了。为了能自力更生也赚点钱,也就开始搞起了三产,一开始是像山楂汁之类的饮品。

之后改搞面霜,是因为当年跟爱建公司(爱建股票是当时最早的一支股票,很有名)合作而促成。改革开放后,资本家收回了一部分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爱建公司就是当年上海的老八股之一。其中有一个大佬的儿子就在民防,是他牵线让民防和爱建合资合股,还请了爱建公司研发部里面一个有化学功底的人帮他们做产品。这个产品也就是后来的孩儿面,就当时来说,也是拍脑袋决定的事儿。 八二年开始制作孩儿面,到九二年是它的顶峰期。

至于我们做的装置须弥山和孩儿面的联系是这样的,在佛教系统中,世界分为三十三层,也就是三十三重天外天,生灵居住在北俱芦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四洲,而须弥山就是那个外连四洲贯穿三十三重天外天的支柱。是历史以及地理大架构中的中心。整个世界都是以须弥山为中心发散而来的。这个设定有一点像北欧神话的世界之树和中国神话中的不周山。然后四洲的生灵都以登上须弥山为愿景。也就是说,须弥山就是所有人的梦想。联系到现实世界,它也承载了我们在定海桥的一些感受。我奶奶有一整年都住在定海桥这儿,她发现整个弄堂里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都希望住进高楼大厦里去,似乎成了所有住在这里的人的终极目标。

于是,非常直观,嫩江路的高楼矗立在全是平房的定海桥就犹如同定海桥居民心中的须弥山一样,高高在上的俯视着定海桥的居民们,而住在下面的居民都想都想搬进去。很多当年工作在可蒙厂的工人也是一样。但是要知道,对于可蒙厂里的工人来说,那几栋房子可不是他们心中的第一座须弥山。可蒙才是他们这些人心中的第一座,对于他们生活在八十年代,经历过风风雨雨的疲惫的人们,总盼望着能过上好日子,改善改善生活。

顶峰时期的可蒙厂就是那些可蒙厂工人的盼头,也就是厂里人的须弥山。似一根顶梁柱支撑着当时围绕着它的那个世界。看我们的装置,下面是一个支撑的结构,代表了定海桥的居民,正是他们撑起了这根柱子,撑起了这里大大小小小的工厂。而这根贯穿上下的须弥山映射了可蒙厂当时的状态,当年效益好,九二年的时候的人厂里的人拿着1000块钱一个月的工资,总产值有五个亿!


C:只是生产孩儿面这个面霜哦。

L:是的,孩儿面本身定位是这样的,他们是针对二三线城市设计的产品,结果没想到当时儿童用品这一块市场是空缺的,结果全国都在用它。到这个柱子中间,与底层是有一定差距的,高度代表差距,当时中间的管理干部他们工资达到3000块一个月,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年底还会分红,有一万,万元户的概念都出来了。

C:是的,万元户那时候可不得了,好像现在讲亿万富翁的感觉。

L:是,但真正有钱的是中间那根柱子顶端,厂长。那个时候虽说产业是有,但是就产品来说没什么技术含量,也就是说所有员工都是可被替换的,那被换掉怎么办,为确保地位,就一定会变成一个权利集中制的结构,那厂长就是站在顶端,说话没人敢反对。当时效益最好的时候要并其他快要倒闭的厂,当时并进来之后,厂长不光带动了整个产业链,效益还很不错。就因为这个成绩,厂长拿到了当时的全国劳模,这是很高的荣誉了。

到了九五、九六年的时候,强生之类的国外品牌开始进来了,那势必会对孩儿面产生冲击。由于之前有并厂的好的先例,那到了九六年的时候开始了第二次并厂潮,但对于一个化妆品厂来说,它容纳不了这么多人,300人已是极限。但后来一下子扩展到1400多人,等于白养着这么多人,产值是可以的,但是发不出工资了,效益被市场冲击。在加上外企的竞争,可蒙自己也知道快不行了,它不过是民防下面的一个分支小厂,在杨浦区管辖范围内的,不是一个独立的企业,有很多限制,在上面的强制下的二次合并后,可蒙厂就整个乱了,发不出工资,走了很长时间下坡路。厂里领导也都是希望被收购的态度。所以九六年就被汉高收购了,当然孩儿面还在自己生产。那时候做了个裁员,45岁以上的全部提前退休,45岁以下留下来做其他,到九七年的时候,收购完成,全部变成了汉高旗下的产品。

回到主题,这根柱子其实是歪的,我们制作的时候就表现出来其实是人在支撑这根柱子,顶着的是三十三重天,是所有人都无法了解的未来。整个装置由木头和报纸堆积,结构松散,暗示整个可蒙厂在那个历史时期中倒塌,整个结构会垮掉,这也是当时创作时候的初衷。下面这些蘑菇,代表了底层的人民。

Q:那当时收购的时候,是45岁以上的人多,还是45岁以下的人多?

L:从78年开始挖地道,也就是我奶奶那一批,当时很年轻的一批,那领导阶层的人肯定大一点,所以45岁划的线其实很精妙,很多人是退不掉的。

领导层当时他们还跟汉高签了协议,不能再生产这一块的产品,退之前他们留了一千万给了一个第三方公司,让他们处理退款等相关事宜,原来的员工基本上都走了,靠这一千万运作了整个遣散费。

Q:还有什么可以和我们分享下吗?

L:我们的这个展览呈现了4个作品,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味觉觉这个作品很有意思,就是孩儿面是怎么产生的。这要提到它的厂史部分,我们在研究孩儿面的时候,发现后面那几个领导虽然当时签了协议,但他们后来又偷偷生产了类似产品,叫小叮当,配方和原来的是一模一样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试一下,气味,触感,跟孩儿面一模一样。这里就牵涉到一个导致工厂倒闭的重要原因,是他们没有研发部门,可蒙所有的东西,都是靠一个锅炉,把所有面霜需要的东西放进去搅拌,一开始用人工或后来的机器搅拌,简单的换一些不同的味道。

Q:那汉高没有阻止么?

C:汉高可能不知道,我们也不是非常了解。上周末来了一个在汉高工作的男生,他说他们现在60%~80%的产业都是做胶水的,所以孩儿面对他们来讲是个承重非常低的部分。它只需要维持一个基本的效益,每年稍微有一点研发,市场价位也就是10来块钱。很多外企进来只是要国企的渠道,并不是为了要你的产品。

L:再解释一下味觉,我们这是买了小叮当之后,上面有配方表,我们可以找到所有元素,但是没有确切的比例,于是我们照着配方表,试着在超市里那些熟悉的食品中找到相关元素,试着将些食物搅拌在一块儿搭配出一个可以食用的饮品。

C:而且很好喝。我们都喝过。

L:而嗅觉的那个香味就是两份的香草加一份的椰子,能调出它的味道,很简单。我们分析孩儿面成功的两个关键要素,一个是无刺激性,第二个是留香时间久。整个孩儿面其实全部由化学元素组成,无任何天然物质,呵呵。

Q:那你是怎么想到要这样做这个展览的呢?

L:是自然而然的决定的,当时和定海桥这边的人交流,知道了很多故事,加上我奶奶本身是可蒙厂的老员工。这过程很有趣,当时想找白洋淀防空洞什么的,结果发现这就是可蒙厂我奶奶在这中间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找到了很多资料。


(欢迎在喜马拉雅FM和荔枝FM中搜索“定海桥”相关节目)




▲ 长按图片识别 获取讲解录音


还记得这只蘑菇吗?

定海桥厂史系列之二:可蒙厂


曾经“四小龙”之一,五亿产值,风靡全国

如今工厂收购,人事离散,历史淹没

眼看他起高楼

眼看他宴宾客

眼看他楼塌了

以定海桥生活者梦中的须弥山

为旁观者串联各自的记忆碎片

……

地点:定海港路252号

时间:2015年5月10日至6月1日

逢周六、日上午10点-下午5点

展览开放时,欢迎大家过来分享跟孩儿面和可蒙厂有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