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岛言志:自由思考的追寻永不懈怠

2017-04-18 陈雁妮 定海桥 定海桥

推荐词:定海桥互助社从2015年8月起开始不定期地在定海港路252号举办定海谈,至今已有68场;其中的一条线索,就是由梁捷发起的东南亚历史和社会文化系列。当我们看到远在新加坡的南岛社团,在局促逼仄的社会讨论环境中,坚持举办针对本地历史和政治现实的讲座论坛,并通过众筹的方式终于将前两年的部分讲座整理出版,这无疑对正准备对“定海谈”活动进行系统编辑的我们,是很大的鼓励。我们由衷地支持南岛~



南岛言志:自由思考的追寻,永不懈怠

 

主编的话 | 陈雁妮

 

《南岛誌》的“编辑道”

 

很多年以前,只身负笈新加坡,感受到与对岸的故国截然不同的井然有序、规律安全。恰少时意气风发,自然随身边年轻的朋友们对时政连番抨击,骂完了,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该考试还考试,该吃饭还吃饭。这样的惯性不过是自娱。我经常遗憾自己身在他方,对家国的关注就只表现在骂政府,没有一点我做了什么事情的豪迈志气。到了读硕之后,对于地方的关注扩大到脚踩的所在地。我想,所谓关注或许不应只在于产生失望无奈好奇观望等情绪,应该还有什么,是作为热血青年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与思考的。有一天,还是研究生的我,便与另三位同学坐在魏月萍老师的办公室里开会。言谈之间,南岛诞生了。大家各自的眼睛里都闪烁着对未来计划的热切想象。一路走来,一路成长。发出声音是南岛最初的宗旨,我们边走边做的同时,也做到了知识实践的理念。当然,作为充满热血的大学生,最大的期许还是开拓大学校园内自由思考和讨论空间,散播思想启蒙的种籽(这样就能回答别人问大学生除了考试还会做什么的问题)。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我们学习以理性、多元与宽容的角度来理解社会的差异、冲撞与歧异。目前南岛以新马议题为讨论基础,未来或可伸延至新马与周边社群关系。《南岛誌》集结过去(2011-2013)十场演讲,希望能带领大家认识当中的议题,启发思考。

过去以为,编辑不过就只是把文字、图片拼凑成版面的工作。《南岛誌》让我对这个工作多了一层体悟 - 编辑是一种观念、一种方法、一种规律。《南岛誌》编辑初期,为了让各场演讲在架构清楚的情况下更完整而易读地传达给读者,编辑团队归纳了几点编辑原则,整理如下:

1.转录过程中,语音模糊的地方(大部分为观众提问)在不影响整体的情况下予以删除或作能够连接上下文的修改、润饰;2.篇幅所限,仅保留与主题相关的观众提问;3.演讲中出现的各领域学术名词、外语、地名、历史典故,为了让读者尽可能理解主讲人的话语,我们尽力加上了注释和翻译;4.由于版权问题的考量,有些场次中主讲人提到的图片将无法展示,而有些场次图片过多,只能择取与演讲有直接关系者,无法全部收录。所有展示之图片均已获主讲人同意列入各章节末的图片说明”;5.为了排版上的整齐美观并节省空间,图片不采取插入文中的形式,而以序号标示,统一整合在各章节末的“图片说明”,每一图片皆附有标题或小段说明,方便读者回忆。

《南岛誌》编辑过程中,把杂乱的口语系统化地梳理成流畅的文字,对首次做独立出版、外行的我们,是巨大的挑战。担此重责,我们也惶恐于没有经验做出的成品,是否能让读者满意,是否能把现场还原给读者?是否费尽了力气终能有好的成品?在这过程中生发出来的编辑道,却意外地让我们成长。

《南岛誌》为什么叫《南岛誌》?

编辑团队在为演讲录取名时,《南岛誌》全票当选。《南岛誌》就是南岛言志,一语道尽初衷。南岛成立迄今5年,实验性地举办了多场讲座会,之后跨向具体的行动考察如到边佳兰了解石化污染,近期也试图激发对难民、幸福感与伊斯兰问题的关注。我们邀请的演讲者有多元的身份和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南岛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听见他们的声音,打开了广阔的知识视野,同时也看见在知识和实践之间,那一道可跨越和难以跨越的困境。他们是大学学者、文化人、电影人、画家、社会运动者、文史工作者,以及在读研究生等。5年了,南岛对于过去的坚持仍然矢志不移,坚持理念的传播、对社会的关怀与自由思考的追寻。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思想的迸发、创造对话的条件,我们有感是时候将过去的讲座记录整理成书,这就有了《南岛誌》的规划出版。南岛长期经费不足,南岛成员们除了对外募款集资,也自组编辑团队,经过长时间的转录、校对、修缮工作,《南岛誌》终能面世。一路走来,我们都能得到师友们领路,虽然有时仍无可避免地走了弯道,但不至于错了方向。南岛成员中除了校园内的学生,还有已经毕业的学长姐,他们在忙碌的课业、工作余暇中通力合作,分工合作,自动自发的协助,让身为主编的我省了不少最后统整的力气,在此想向他们说,辛苦了!《南岛誌》初稿完成以后,我们也请主讲人对各自的演讲稿加以修缮。由于时隔多年,重新回忆、整理细节势必费了一些功夫,而他们却能及时将稿件寄回,因此,借着主编的话,我谨代表南岛向他们致意,谢谢!他们是:潘婉明、李成钢、苏颖欣、黄凯德、张英豪、陈丁辉、黄进发、李俊贤、陈秀君、巫俊峰、柯思仁、魏江龙、林威义、张俊华、吴庆辉、欧阳文风、陈维武、爱薇、邱姝敏。当然,最重要的一个需要感谢的人,是推动这一切的魏月萍老师。这些坚持的时间终究成就各议题的探讨。若说《南岛誌》的出版是一项有意义的里程碑,是老师带领着我们走到了这里。魏老师经常提出针对课题的理解与开展的问题,有的场次也为观众们梳理了事件的脉络。因此,转录成文字时,我们都会标明魏老师的观点。这些观点也经常引导我们思考与探索问题的本质。

整理《主编的话》的同时,这十场讲座给我的思想养分依然充沛,结合自身的经历与观点,《导论》将带领大家游览此书所收录演讲的精华,希望在进入演讲内容之前,为大家描绘每一个主题的大致轮廓。

3月26日《南島誌》在新加坡城市书房发布后的合影,前排左四为主编陈雁妮;前排左二为魏月萍老师

 《南島誌》介绍

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一群师生组成的南岛论坛,以“知识实践”为理念,冀开拓大学校园自由思考和讨论空间,散播思想启蒙的种子;与此同时,经由定期举办有关新马课题的讲座,建立起新马之间的知识连带与参照,至今已迈入第六年。两年前南岛向大众筹资出版经费,计划把过去的讲座纪录整理,今收录自2011-2013年的演讲录《南島誌》已於二月中旬顺利出版。

由陈雁妮主编的《南島誌》,其中四篇和新加坡密切相关,谈论的课题包括新加坡咖啡山历史文化丶乡村的分布图貌丶晚晴园文化保存及《沙城》电影中所延伸出1950年代历史记忆与新加坡文化身份等问题。有关马来西亚的议题则涵括马共研究田野经验丶威权政治丶边佳兰反公害运动丶黄明志与新媒体丶独中与社区关系。另一篇有关宗教与同性恋的张力探讨,则论及新马两地的同志状况。

《南島誌》十场讲座主讲人身份多元,其中包括大学教授丶华文教师丶文化人丶电影人丶画家丶社会运动者丶文史工作者等。多元的身份和工作岗位,打开了广阔的知识视野,也看见在知识与实践之间,那一道可跨越或难以跨越的困境。十场讲座主讲人为潘婉明丶李成钢丶苏颖欣丶黄凯德丶张英豪丶陈丁辉丶黄进发丶李俊贤丶陈秀君丶巫俊峰丶柯思仁丶魏江龙丶林威义丶张俊华丶吴庆辉丶欧阳文风丶陈维武丶爱薇和邱姝敏,他们针对议题提出鲜明与尖锐的看法,供反思时下新马所面对的各种问题。


【目录】

1. 马共来到我身边!——我的研究与田野分享

主讲人: 潘婉明

2. 呐!黄明志——自我与他者:黄明志现象谈

主讲人:苏颖欣丶张英豪丶李成钢丶黄凯德

3. 喝一杯浓浓的KOPI-O——咖啡山考察成果分享

主讲人:李俊贤丶陈秀君丶陈雁妮

4. 百年重话晚晴园——几点个人观察与历史反思

主讲人:陈丁辉

5. 马来西亚1.0:威权政治的要素与其解构

主讲人:黄进发

6. 50年代新加坡历史记忆:《沙城》电影分享与座谈会

主讲人:巫俊锋丶柯思仁

7. 《反公害运动与公民实践》分享会

主讲人:李成钢丶陈秀君丶魏江龙丶林威义丶张俊华

8. 我的家在山芭 ——新加坡乡村的分布图貌

主讲人:吴庆辉

9. 同志与宗教——从几则争议谈起

主讲人:欧阳文风

10. 马来西亚华文独中与社区的共生关系—以麻坡中化独中为例

主讲人:陈维武丶爱薇丶邱姝敏


** 中国大陆读者现可通过如下链接预定购买。

定海桥互助社地处历史性的工人社区之中,现在,移居人口为这里注入了新活力。互助社是一个自发组织,也是用于社员共同学习、会谈、待客、反思、组织、创作的活动现场。通过对集结与创造艺术/知识之方法的探索,互助社意在促成邻里或同志之间在互惠的原则下互动、互助、合作。互助社会举办讲座、游览、出版、地方特色的晚餐、学者驻地、放映活动和城际交换等项目和活动。欢迎关注我们的网站dinghaiqiao.org。

「定海谈以定海桥社区为基地、以地方经验为参照,关涉港台日韩新马等亚洲各地的社区文化实践,团结各界人士,试图为社会发展与变革提供新观察与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