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白洋淀”之公助一村里的老构树

2017-07-24 定海桥互助社 定海桥 定海桥

用以圈围土地的白墙下

是两三个没有什么顾客却因惨白的环境而显得热闹的地摊

沿墙进入夜色中的白洋淀

姜龙用电筒照亮一棵老构树……


哪个白洋淀,为何夜行

白洋淀由三个大水潭组成,方圆近二平方公里。

上海地方志上说它是民国10年(1921年)日商公大纱厂建厂挖土形成。坊间说这是天然湖泊(而且市区唯一);又一说是日本人炸出来的三个坑。

定海桥的老居民都记得曾有一段在白洋淀的夏日里自由快乐游泳的时光。伴随着的是每年都有人淹死的事实,和一些游荡在水面的鬼魂轶事。

1960年代初,这里曾是一个可以游泳的公园,短暂存在后即关闭填埋。一说是经费短缺,一说是游人太少又有儿童溺水。但它已经是杨浦群众体育的象征,从革命年代号召的游泳运动,到水潭填埋后建造的体校和最有名的足球训练基地。

从1953年起,这个地区从明清以来形成的自然村落中的翁家宅、马家宅两处土地被国家征用,建造民主新村、爱国二村、公助一村等,成为定海桥地区重要的工人住宅区。

“白洋淀”作为一个地方的名字,一直留在这几个工人新村的电线杆标识上。直到2012年开始至今仍然没有彻底完成的——拆迁。

既然往日的工人聚居区已成被白墙围困的断壁残垣,我们不妨将这次对非人类生命进行考察的地点,称呼为它原本的自然地名:白洋淀。

2017年夏夜,我们因为51人项目而认识的环保主义者姜龙,带领我们从这些被暂时允许继续存活的动物和植物的角度,尝试在暗夜中欣赏这个地方。

树木,同电线杆一样,是前人居住的最后的残留。植物和动物在建筑物的颓败中生生不息。在人为的建造和推翻这一组反复运动的时间缝隙中,它们更代表了一种好像跟人越来越无关了的永恒性。

比较白天,麻木的我们能在夜行中听到和看到更多——它们如何在自然与不自然纠缠的环境中,伺机生存,互相依附,自成春秋。

** 此夜行活动已在5月和7月举办两次,我们将分成若干小视频发布。

*** 对于姜龙认为特别值得保存的植物,定海桥互助社将通过正常途径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敬请关注后续。

姜龙(左一,2017年5月14日,白洋淀夜行中)

相关内容

上双“51人” | 关心湿地的人

51人回顾 | 从科技馆湿地看一种对城市的权利

定海谈 | 城市荒野与未来

招募 | 白洋淀+复兴岛夜游:夜访定海桥构树王

本系列活动策划、组织:姜龙、陈韵,张哗芸、赵伊人

视频记录、剪辑:李亚峰

本期微信编辑:陈韵

定海桥互助社地处历史性的工人社区之中,现在,移居人口为这里注入了新活力。互助社是一个自发组织,也是用于社员共同学习、会谈、待客、反思、组织、创作的活动现场。通过对集结与创造艺术/知识之方法的探索,互助社意在促成邻里或同志之间在互惠的原则下互动、互助、合作。互助社会举办讲座、游览、出版、地方特色的晚餐、学者驻地、放映活动和城际交换等项目和活动。网站:dinghaiqiao.org

”互助旅行社“项目,由住地联络人赵伊人、街坊童佳裕共同发起,脱胎于发起人陈韵和赵伊人基于互助社的社区工作带领亲朋友好长期进行的定海桥导览、以及姜龙带领的定海桥工人新村拆迁区自然观察,试图与同道者互助性地共同探索城市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