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工作站日志(二)

定海桥互助社 定海桥 2月2日

老虎灶四

延庆路8号


“我感觉他家的饭不会很贵,去吃了一下,他家的厨房吸引了我。”(视频记录手机画的创作过程和当时的现场声。)

吕德生@菜篮子工作站 2018.1.30.

老虎灶五

第一日概述

在工作站正式工作的第一日,了解到关于延庆路菜场的一些事情。一是清洁工阿姨和老公是住在菜场里面的。去菜场的人不会注意到那个最里面的角落,阿姨中午也在那里吃饭。二是通过厉致谦的妈妈,认识了一家从九十年代襄阳路露天菜场而来的菜贩,其中阿婆年纪已经很大,仍然在做一些收拾菜之类的杂事。邀请了她们在不忙的时候来坐坐。

一位微信名叫小明的年轻男子,在杨浦五角场附近长大,因徐明的摄影而来(具体姓名需要问徐明)。他分享了一些对杨浦菜场的想法。他提到,国定路当中的一段原先也是马路菜场,虽然他在家做菜的机会少,也不太买菜,但还是怀念过去的人情味。另外,因为他的工作地在松江,他提到,松江非本地产的菜其实比市中心还贵。

他认为,在实行至今的菜篮子工程当中,市中心享受到了更多补贴。而且,由于市中心人口导出,摊上的菜会倾向于一天之内卖不完,那么不新鲜的菜也会被降价处理。总体来说,杨浦的菜场没有享受补贴,由于人口导入需求旺盛,菜价相对还要贵一些。但由于他家一周只买两次菜,这种推断还需要验证。他在延庆路菜场看到的情况是,大白菜和青菜的价格和杨浦差不多。但他上次在杨浦买菜是一周前,而近期下雪,菜价可能已经普遍有所上涨,因此实际的价格高低有各种可能。厉致谦妈妈和我们说了更多襄阳路露天菜场的情景。她提到,是襄阳路菜场被消灭后,才开了巨鹿路菜场,而延庆路菜场就要更晚一些。菜场是一个邻里碰头的地方。她那时不会去永康路菜场,因为不如襄阳路干净。襄阳路是个模范露天菜场。她认为露天菜场比室内菜场好,没有异味,也不会被噪音打扰,至少不比马路上开车的声音大。

厉致谦和他的妈妈,都在室内的地图或白纸上,标注和绘制了他们所讲的内容。而小明所讲的杨浦菜场,就没有现成的图了。或许可以准备一些现成的路网图,供人标注,并用一个夹子来收集。

王昀@菜篮子工作站 2018.1.27.

老虎灶六

住在延庆菜店的人

1月27日,雪。我给菜篮子工作站开门后不久,刚刚把设备都打开,一对前一天刚见过的、来买菜的上海夫妇,又买了菜,打门前走过。老先生向我用上海话问候:“今朝侬值班啊?”好像我们已经认识很久了。

几分钟后,一位穿着红黑格子工作围裙的阿姨就靠在入口的墙壁上,看着视频,又像是休息。我上去跟她打招呼,知道她姓沈。我请她坐,但她不肯,好像是不能坐。(我重听录音时发现自己竟啰嗦地请她坐了四、五次。)沈阿姨是安徽六安人,她说话口音重,跟我讲了几次更具体的乡镇的名字,加上我对六安地区一无所知,始终没听懂那个像“zou ji”镇名(有对六安熟悉的朋友欢迎留言)

我问她哪一年来上海,她不知道。但她记得外孙现在七、八岁。她的记忆,就像我妈妈,甚至就像我这样的已婚已育妇女,主要由新生命和亲人的大事结点作为刻度,相比之下,绝对的年份与时间没有很大意义。女儿生孩子的时候,她中断了在桂林西街做了两三年的菜场清洁工作,回到老家帮女儿带孩子,到小孩会走路时她就回到上海。通过这个判断,她和她老伴儿两人在上海有十来年了。

前两年,延庆菜店嫌老俩口年纪大,换了更年轻的人来做。这里她突然记得很清楚,回老家呆了“十三个月”。这期间,延庆菜店换了两拨年轻人,但都做了几个月不做啦,说是干不了。

沈阿姨和她的丈夫两人,就睡在菜场的办公室沙发里。日日夜夜地起居和工作在菜场里,她的老伴负责看门。晚上菜场要进货,他们就要开门,“进肉的、进豆腐的、进熟食的,你走他来。到了三点多四点钟,夜总会里的人来菜场上厕所,“撵也撵不走”。

对于有一个七个月大婴儿的我来说,他们的生活如同常年地带着一个、甚至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婴儿。婴儿每晚要醒1-2次,而且母亲应一直陪伴在他/她的身边,随时哺乳和照料,没有白天黑夜,也没有作为母亲的工作和作为其他工作之间的时间界限。区别是,婴儿会长大。

“有时候掉菜叶子也得捡。如果天热,一刻都不能停。”

每天4点菜场工作人员就陆续要进场工作,他们也开始工作到9点半。所以菜篮子工作站开门的十点半左右,刚好是沈阿姨吃了点早饭可以休息的时间。中午11:30,她要收垃圾送出去,然后再做午饭吃;晚上7点收摊,他们要再收一次垃圾。

守门加打扫卫生,他们一个月两个人一共收入6000元。我问她这样一个月能存下多少钱?“接近6000元可以剩,加上卖垃圾的收入。”

“但逢年过节什么都没有。社保都在安徽。这里不交金。生病就回农村看,在这里报不掉。住院能报销,但不住院就不行。”

中午的时候,我带王昀和德生去认识沈阿姨,我们发现了在角落里吃午饭的她。如果不是因为上午刚跟她聊过天,我大概都注意不到菜场的这个位置。她略微有点意外,不是早上跟我打招呼的那对买菜的上海老年夫妇那样的表情。

陈韵@菜篮子工作站 2018.1.27


点击海报

了解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