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夜校公开课 |《仇庄日志》放映 & 包旸x李牧对谈

定海桥互助社共治计划 定海桥 2018-12-24

【定海夜校】第一季 “围炉夜校” · 第二场公开课

 重新发明日常:艺术的社会实践之可为 


时间:2018年12月25日周二 下午及晚间

            14:00-17:30 纪录片《仇庄日志》放映

            19:00-21:00 包旸x李牧对话学员圆桌

地点:定海港路252号(2楼放映+1楼讨论)

发思人:包旸、李牧

本场策划+主持协作:赵伊人

出品:定海桥互助社共治计划 | 夜校促进委员会

* 如何报名请见底部


定海夜校的第二次公开课,将回到定海桥这个聚集和互助的社会现场。几年来,这里一直承载着自我教育和互助教育的功能,各种友人持续地业余自发前来进行艺术/知识的社会实践和集体行动,在每一个当时当地不断拷问自己,也拷问艺术/知识之生产及运动的价值和可能

夜校公开课系列的主旨就是要邀请这些持续挑战自己的友人、以及更多在不同地方和领域工作并心心相印的朋友们,在互信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和碰撞重新梳理自己的实践经验,在促进更多联合的同时、也打开公共性的可能,让更多各行各业的青年人受到启发、创造自己的自组织和行动方法

本场的发思人邀请到了社会实践性艺术的研究者包旸,以及她的研究案例“仇庄计划”的发起艺术家李牧

包旸在今年年中从旧金山给我写来邮件,说想要来研究定海桥互助社作为社会实践艺术的案例。与对所有其他采访和研究的态度一样,我的处理方法都是审慎地考察和真诚地对话,检验对方的诚意以及是否有与对方互信互助的可能——在这个媒体屈服于流量以及学术被发表量裹挟的时代,如何保护自己不被消费和利用一直是互助社内部众多讨论的重要母题,比如我遇见过好几个刚认识就甩给我一个问卷去填的研究者(我当然会拒绝并告知原因)、也遇见过没来定海桥现场靠想象力写稿的记者(当然要向记者的领导投诉啦)——但包旸很真诚地与我一来一回写着长长的邮件,这一过程也帮助了我去进一步思考并推动研究/采访如何成为一种促动有价值生产的赋权行动、而不仅仅是消费式的攫取及景观呈现

后来,她在时间非常紧张的回国考察日程里抽了一天来互助社给大家做饭并参与筹备了一场对社会参与式艺术/社会实践性艺术大鸣大放讨论圆桌。在那次讨论后,我反而在实践中持续反思这个艺术研究的概念,对其使用从拒绝的态度转变为更温和的实用性立场——这种相互参与的互动对双方成长的影响深远而温暖人心

最近,她又从繁忙的研究和打工生活中抽时间回国,来到仇庄和定海桥两个她的研究案例现场,短暂居住并参与到当地当时的实践中,比如前几天定海游击/ #看展不如烤番薯,禹步不如跳跳舞的组织。在来互助社之前,她去艺术家李牧实践“仇庄计划”的村子仇庄住了几日,我俩刚见到她就开始跟我表达对仇庄这个苏北农村现状与城市差距之大的震惊。因此,她会在本次对话开始时跟大家讲讲:她作为一个生长于城市的年轻人,在被现代化进程忘却的一个村子居住数日的新鲜感受和具身体会

在互助社刚成立不到一年时,李牧就曾被定海桥项目的发起人陈韵邀请来过,那次我带领大家品尝完定海路的丰盛早饭后,他讲了讲他在家乡的艺术实践(定海谈 |  吃好定海早饭就听李牧仇庄)。我翻开自己当时的笔记,重新震惊于“烧被子自杀的老人、重病渴死的老人、吃药自杀的老人、喝农药再上吊的老人、准备好铁丝随时自杀的老人”这样的农村现状,以及一句“做项目不需要做好准备,没有完尽的准备,有时候知识反而毒害人”。我记得他最后说到在进行了“仇庄计划”这个艺术行动后,他与一个ngo在仇庄准备合办儿童英语夏令营,开始进行好像跟当代艺术没什么关系的社会工作

两年半过去了,我很期待听到李牧讲一讲仇庄的变化(听说因高速路建设在拆迁)以及那些由艺术打开而重新进入并创造日常的实践经验,以及与包旸作为参与式研究者的对话。

欢迎大家在一个已沦为消费主义盛会的圣诞夜,离开商场的虚假温暖、来阴冷的定海桥围炉夜谈,即使不能驱散这弥漫的阴冷、也可以在坦诚中互相取暖

赵伊人

2018年12月24日


李牧,很慢的艺术工作者,大多数时间不做艺术仇庄的原住民,定海桥互助社的朋友


包旸,一个研究实践性艺术的人,一个在自我教育中的人,不是学者,不是艺术家,不是对主流价值有贡献的人。不事生产,关心社会。


赵伊人,一位爱吃面的定海桥居民,一个不务正业、活在当下的艺术行动者和教育工作者。


~下午放映~

纪录片《仇庄日志》是艺术家李牧历时33个月完成的一部日记体纪录长片。在这部3小时版的纪录片中,李牧通过他的艺术项目将他的村庄(仇庄)和荷兰VAN ABBE美术馆的馆藏现代艺术连接起来。 这个艺术项目起源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李牧首次和VAN ABBE美术馆合作。之后不久,李牧向美术馆提出希望能在他的村庄展示VAN ABBE美术馆的艺术收藏。

仇庄位于江苏省丰县城南5公里,大约有1000人口,这是一个华东平原上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村子。 在经过了两年的准备之后,李牧于2013年初回到了他的家乡仇庄。在接下来的13个月里,李牧从建设一个图书馆开始,陆续和村民合作,复制了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乌雷/阿布拉莫维奇(Ulay/Abramovic)、约翰·考美林(John Kormeling)、丹·弗莱文(Dan Flavin)、丹尼尔·布伦(Daniel Buren)、卡尔·安德鲁(Carl Andre)和理查德·朗(Richard Long)等人的来自VAN ABBE美术馆的馆藏作品。

这些作品或在村里的公共空间,或在村民的家里,或在村外的田边。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李牧的助手钟鸣用摄像机记录这些现代艺术作品和村民的相遇并如何相互作用,艺术家李牧返回家乡后面临的现实困境和精神冲突,同时也记录下这个村庄在四个季节里人们的生存状态,一系列的人和他们的故事。


~~~~~~~~~~~~~~~~~~~~~~~~~~~~

参与本场放映及公开课,每人带一份食物以及一个取暖的工具即可前来!

听后有意成为夜校学员的朋友可以

发送你觉得有用的报名信息至 dinghaiqiao(AT)yeah.net

【对,没有格式,自我定义】夜校促进委员会将会定期查看并联络你~

【学员是什么】请看下面的招生简章:

~~~~~~~~~~~~~~~~~~~~~~~~~~~~


【定海夜校】第一季 “围炉夜校” 招募学员啦!


定海夜校,由定海桥互助社共治计划发起,夜校促进委员会筹备推动,冀通过促成青年研究者(掉发学者)与一线行动者(捣蛋分子)之间的对话,在达成联合的同时、也打开公共性的可能,并力图让各行各业的青年人(社会人)在工作之余能够通过自我组织(吃吃喝喝)及互助教育(吵吵闹闹),进行自我创造(懒汉养成)与实践促进(捣蛋升级)。


本夜校不设教务处等无聊的制度单元,由参与夜校的互助社共治社员与报名学员一同自我组织,互助社的特邀观察员及广大亲朋好友也将协助学员链接各类本地资源并提供经验及建议。本夜校以定海桥互助社所在地址为基地,但不设固定地方,欢迎学员们一同开拓在社会上有助于自我教育的场所


2018年12月5日第一次公开课现场@已关闭的荒岛书店上海店

互助社社员邢星与现场观众合唱她自己创作的《上桥之歌》


*特别感谢夜校促进委员会成员小组:搭桥机动队、换衣间、自助食堂促进会、地方-行动研习会、互助漫游会、懒汉放映、社会人恳谈会、下班自由舞会等定海桥互助社共治计划的若干工作组!


文案+摄影/赵伊人



定海桥互助社成立于2015年夏天。它是一个聚集的场所,地处新老工人混居的历史性社区定海桥;也是一个共治的社团,社员及邻里友人在业余以社区/社群互助的原则共同工作,在针对历史和现实议题的在地行动中自我教育、互助解放;也是一个延展的艺术小组,通过集体实践将劳动赋予创造性、来探求新的艺术/知识的社会想象力持续生成的工作方法和行动路径。


互助社以工作组的方式促进个人创造性工作的可能,不定期地自主发起圆桌、漫游、出版、地方特色的晚餐、游击剧场、艺术/知识驻地、书影研习、自由舞会、城际交流、展览等各种不断被重新定义的实践形态。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